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中国女性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方面的影响

时间: 2019-09-27
浏览: 117

文章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西方和亚洲国家都正在经历着营养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肥胖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肥胖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在中国,2002至2010年间,成人超重人群从22.8%增加到了30.6%,肥胖人群更是从7.1%增加到了12.0%。并且,这种过量体重迅速增加的趋势仍在继续。

 近年来,学术界专家学者将解决肥胖问题的关注点转移到了饮食干预策略上。人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LC)饮食同传统的低脂/低能量(ER)饮食一样有效,甚至能更好地对体重进行管理。

     但,迄今为止,大部分使用LC饮食的研究都是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与西方饮食相比,亚洲的传统饮食往往更富含碳水化合物。对于中国传统的“南米北面”饮食习惯,LC饮食是否可以同样发挥减肥效果呢?国人是否容易接受这样的饮食方案呢?

     针对这样的问题,Xin Liu等人从中国女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了LC饮食对超重或肥胖的中国女性体重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并调查了该过程中人们对LC饮食的依从性问题。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中国女性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方面的影响



研究设计


 50位女性参与者,年龄在30-65岁,BMI ≥ 24 kg/m2(中国超重的起始点),随机分配到LC饮食或ER饮食组,跟踪记录12周。随机分组后两组的基线BMI水平相似。


排除标准包括:

(1)当前怀孕或哺乳期;

(2)脑血管疾病、癌症或精神障碍的病史;

(3)临床诊断的胃肠道疾病会妨碍参与者遵守试验的病例;

(4)先前接受过胃肠手术(除阑尾炎或疝气外);

(5)目前使用抗抑郁药;

(6)血浆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50U/L;

(7)血浆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10或>35U/L;

(8)血浆肌酐<30或>110 umol/L;

(9)尿素N(UN)<3.0或>7.5mmol/L;

(10)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其他研究。



  据报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达120 g/d已经足够有益于体重控制和新陈代谢,因此LC饮食被设计为第一周每天提供20g碳水化合物,每周增加10g,逐渐增加到120g,直到第11周,第12周维持120g;ER饮食采用中国传统饮食设计,初始总能量摄入量为1200 kcal/d,3天后能量摄入量调整为1500 kcal/d。平均而言,能量摄入量是其日常摄入量的65%。ER饮食中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能量分别为50-55%,17-19%和26-33%。

  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因素,健康状况,药物使用和体力活动水平的信息在基线时使用标准问卷收集。测量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脂肪质量、骨矿物质密度;在基线和干预结束时收集过夜空腹血样;在第0周,第2周,第4周和第12周收集尿液样品。干预后,测定空腹血糖,TAG,总胆固醇,HDL-和LDL-胆固醇,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谷氨酰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的血浆浓度。



结果


01

参与者的特征


     48名参与者完成了饮食干预,1人因个人原因退出数据统计。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7.9岁(SEM6.6),平均BMI为26.7kg/m2(SEM 2.3);没有吸烟或饮酒史。比较两组参与者在基线时的BMI、腰围、臀围、脂肪量、脂质和与肝肾功能相关的标志物,如下表所示(表1和2)。两组受试者在饮食接受度和饥饿程度具有相似的可接受性,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中国女性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方面的影响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中国女性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方面的影响



02

膳食摄入量体力活动


两组受试者在基线时的总能量和大量营养素的摄入量是相当的。在研究中,两组的总能量摄入均减少,在第12周时LC组的总能量摄入量(4999 KJ,SEM 6.7)低于ER组(5676 KJ,SEM 26.8)(P<0.001)。相比ER组,LC组在第6周和第12周消耗了较多的蛋白质、脂肪,但碳水化合物的比重下降。在饮食干预期间,LC组的体力活动水平保持不变,但ER组增加(表3)。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中国女性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方面的影响



03

人体测量学和身体成分


 饮食干预期间,两组受试者的体重减轻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干预完成后,两组参与者的体重、BMI、腰围和臀围、血压、绝对脂肪量(总体、躯干和腿部)和脂肪质量百分比显著降低,但组间仍没有显著差异。



04

脂质和空腹血糖


     在12周干预结束时,两组中受试者的血浆TAG、TAG:HDL-胆固醇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 <0.001)。LC组中HDL-胆固醇增加,但ER组减少,该水平的变化在两组间差异显著(0.16 v. -0.14mmol/l,P = 0.009)。 此外,LC组女性的总胆固醇比例比ER组也有较大降低:HDL-胆固醇(0.50 v. -0.15,P = 0.027)和TAG: HDL-胆固醇(-0.80 v. -0.28,P = 0.011)。


05

肝脏标记物


与基线相比,LC组GGT明显降低(P = 0.026),但血浆肌酐(P = 0.009)、尿素氮(P <0.001)和尿酸(P = 0.031)较高;而ER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P = 0.03)和GGT(P <0.001)降低,但12周后的尿素氮(P = 0.022)明显升高。


06

不良反应


 在饮食干预过程中,参与者出现了几例不适和不良反应:胃部不适、腿抽筋、头晕或头痛、牙痛、腹泻、恶心和便秘等;绝大多数(76%)不良反应都是轻微的且主要发生于饮食干预前期。



讨论



 在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作者发现与ER饮食相比,LC饮食对超重和肥胖的中国女性短期体重减轻是可接受且有效的。受试者对这两种饮食方案表现出的依从性是相似的,两个饮食组中96%的参与者完成了饮食干预,说明了LC饮食与ER饮食一样可接受。这是第一个确定LC饮食对亚洲人群体重减轻的依从性和影响的饮食实验。

 结果表明,LC饮食在降低体重和脂肪量方面与ER饮食一样有效,与西方人群先前进行的干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数据还显示了LC饮食对提高HDL-胆固醇和降低TAG:HDL-胆固醇比例的有益作用。与美国女性相比,这一发现对于往往有较高的低HDL胆固醇患病率的中国女性来说,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饥饿感是坚持ER饮食的主要挑战之一,然而在本研究中,受试者接受LC饮食的饥饿感要低于ER饮食。

 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营养结构的快速转变,谷物消费也在逐渐减少,但碳水化合物仍占亚洲人总能量摄入量的一大部分。例如,研究中参与者基线的碳水化合物消耗占总能量的60%左右。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特别是精制碳水化合物,与许多增加的风险有关,如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LC饮食中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摄入是否会影响肝肾功能一直都是公众担忧的问题。研究中,LC组的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ER组,可能与LC饮食中参与者摄入略多的蛋白质有关。有趣的是,与基线相比,两种饮食都显著降低了血浆GGT,这可能是由于两组的BMI降低,改善了血压和TAG。



结论


 在超重和肥胖的中国女性中,LC和ER饮食都具有相似的可接受性和依从性,且在12周的饮食干预期间两组参与者的体重和脂肪量的减少量相近,但LC饮食显示了更有利的改善机体总胆固醇水平的优势。基于国人身体体质和饮食结构,研究者还需要以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的研究时间来探究LC饮食对习惯性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人群的长期影响。



文章链接: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article/effects-of-a-lowcarbohydrate-diet-on-weight-loss-and-cardiometabolic-profile-in-chinese-women-a-randomised-controlled-feeding-trial/7B892E83313AE472CCB1ED9ACC6F80A5



相关推荐
深圳市坪山新区锦龙大道宝山路16号海科兴战略新兴产业园B栋3层
电话:0755-25601571
电话:0755-25601571

微信公众号

奇酮生酮饮食
邮箱:Zeneca@126.com
邮箱:Zeneca@126.com
Copyright ©2019 - 2021 深圳市捷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