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饮食在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遗传性多系统疾病,由TSC1或TSC2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为1/14 000~1/6 000。TSC的表现包括癫痫、发育迟滞、精神异常和神经功能缺损等;之中的癫痫最为常见,占80%~90%,其中55%~62%为药物难治性癫痫。TSC人群的癫痫首发年龄小,发作形式多样。并且随年着龄增长,TSC相关癫痫的发作症状常呈现加重趋势。
TSC相关癫痫的治疗可采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抗癫痫药物(AEDs)、生酮饮食(KD)、神经调控、姑息性或切除手术治疗等。虽然目前KD应用于TSC相关癫痫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大量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篇文章是作者就KD对TSC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进行的总结和综述。奇酮为大家整理文章精华如下,希望帮助大家了解生酮在TSC应用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
KD治疗TSC相关癫痫的机制
主要机制:
如上文提到,TSC主要由TSC1或TSC2基因突变引起,而这两者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该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就会使得机体对细胞失去控制,细胞的行为功能都会出现异常;并且TSC的许多病理表现是可以被过度活化的mTOR信号通路所解释。因此,抑制mTOR信号通路能逆转或阻止TSC的病理生理表现。而一些研究发现,KD可以通过影响肝脏的某些信号通路以及降低胰岛素水平来抑制mTOR信号通路。此外,由于mTOR信号与癫痫的发生有关,KD的抑制效果还可能有抗癫痫的效果。

其他机制:
01、KD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如γ-氨基丁酸(GABA) 、胍丁胺等,可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具有神经保护和抗惊厥的效果;
02、KD增强了线粒体功能,增加能量储备,从而改善了神经元的功能,提升了脑组织对癫痫发作的抵抗;
03、KD可诱导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超极化,可降低大脑的电兴奋性并防止神经元过度放电;
04、KD通过抗炎和抗氧化的功能,限制神经元过度兴奋。
KD在TSC相关癫痫中的疗效
Kossoff、龙娓微和Park等研究者发现,KD对TSC伴癫痫人群的发作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有效控制率和完全控制率较药物治疗表现更好,结果见下图。

除了癫痫发作次数的改善外,研究者还发现KD带来一些额外获益。龙娓微教授发现50%的儿童在3个月的KD治疗期间出现发育及认知改善,约21%的儿童在饮食治疗过程中减少了药物的使用。Park教授发现58.3%的儿童在饮食治疗3个月后表现出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善。
作者总结
多项研究和分析显示,在TSC相关性癫痫人群中使用KD效果令人满意。KD既能针对其发病机制,即抑制过度活化的mTOR信号通路,又能通过多靶点作用控制症状,还能改善认知和行为,可以说这是一种治本又治标的方法。神经科医师,特别是儿科神经专科医师,应当在癫痫发作过程中尽快识别出合适的人群进行KD,而不是仅将其作为最后的选择。
参考文献:
方雨, 廖建湘. 生酮饮食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 36(14) : 1111-1114.
